《只要勇敢足以打巨人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7月30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
昨天有人在面書說:《主場》沒了,香港人的主場也沒了。
誠然,兩年的奮戰為香港網上媒體能力打下一支強心針。它忽然倒下總會令人有點悵惘,然後又總有人憂懷喪志,彷彿末日降臨。
吳靄儀公開對蔡東豪說:「你看戰爭歷史嗎?有時一隊兵死守橋頭堡,強弱懸殊,注定最後也會全數犧牲,但他們守住多一分鐘,傷敵多一名,就愈大機會讓救兵趕到,扭轉形勢。犧牲的士兵,泥土封閉了眼睛,永遠不會看到勝利與和平了,但他們的盡責不會因此而失去意義。我用這麼大的題目,只為謙卑地說,撐得一時是一時,我們不知道下一秒鐘會出現的事,能走一段路,就是令下一段路接得下去,不走這一段路,路就斷了。」
這段話,我第一個感受是「強弱懸殊」,現在何只是大衛挑戰歌利亞?簡直是南葛對巴西、悟空鬥菲利、星矢冒犯黃金座聖鬥士呀!我們從小看的動畫,不論是《足球小將》、《龍珠》、《聖鬥士星矢》其實都是重複同一種「以小搏大」、「下剋上」的桃太郎精神,也即是屢敗屢戰的半澤直樹精神。不懂?認命?那些年的卡通漫畫,你都是白看的。
第二個感受是,要「反敗為勝」,記唔記得林尚義有句金句:「波係圓嘅……」潛台詞可能係講緊一場上一代香港人都記得的經典球賽:「1976年精工對南華」。上半場三十分鐘南華連入四球,精工最後卻奇迹地連追五球逆轉勝出。一日未完場都未分勝負。現在就當是中場休息吧。
香港人都知道,日本語叫人加油係「頑張れ」(Ganbare)。有說這是「眼張れ」(Ganhare)轉借,意即叫人無論面對什麼困難,都要張開眼面對。就像《激戰》中的賤輝被打到口腫面腫,仍然直視對手,拒絕投降的樣子。
八年前,我給一位歌手寫了首歌叫《洛奇》,昨日有朋友放上她的面書,說這歌能有效為自己打氣。我本意是以拳賽喻不屈精神,如果晚幾年寫,歌名就或者會叫做《打擂台》或《激戰》。頭幾句歌詞是這樣的:「只要勇敢,足以打巨人。拳頭從未算最狠,憑無盡決心,臨亡命一剎,仍奮身擊出我掌印。」大家頑張、睜開眼加油。